華夏民族可以夏朝作為其形成的標誌與名稱的來源。但在政治方面卻較為分散。大禹會合諸侯時,号称有一萬多國进贡[參⁠ 127]。商朝有三千多國[參⁠ 128]。武王克商時,尚有一千七百多國[參⁠ 129],後由於諸侯間的兼併,到春秋時仍存在一千二百個國家[參⁠ 130]。

 華夏民族可以夏朝作為其形成的標誌與名稱的來源。但在政治方面卻較為分散。大禹會合諸侯時,号称有一萬多國进贡[參⁠ 127]。商朝有三千多國[參⁠ 128]。武王克商時,尚有一千七百多國[參⁠ 129],後由於諸侯間的兼併,到春秋時仍存在一千二百個國家[參⁠ 130]


經過二百餘年相互戰鬥,諸夏國家到戰國便只剩下十餘國[參⁠ 131],其中秦、楚、燕、齊、趙、魏、韓是諸夏的主要大國[參⁠ 132]。在戰國中後期,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進步,原本分立的各個諸侯國開始建立聯繫,發展出的廣泛貿易關係和交通網絡。由於鴻溝的開鑿完成,將流域與流域串聯起來,令列國間可以由水路暢通無阻[參⁠ 133]。就連本為山川所阻的巴蜀與漢中之間也開闢了“棧道千里”。顯然,發達的交通令華夏民族之間建立起共同的經濟生活起到不小的作用。[參⁠ 134]到公元前256年,強大的秦國將周天子攻滅後,開始攻滅其餘諸侯國。終於在公元前221年,即秦王政二十六年,山東六國中僅存的齊國被滅,華夏族便形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參⁠ 135]

秦朝时期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