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 [ 编辑 ] 明末清初,由於 清兵入塞 、 入關戰爭 中的屠城事年如 扬州十日 、 嘉定三屠 、 庚寅之劫 等 [參 150] 與 三藩之亂 的關係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而飢饉、瘟疫使得中國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史學家 葛劍雄 認為明清之際人口的跌幅估計可達40%,從崇禎元年(1628年)以來平均每年下降19%,至順治末年達到谷底 [參 151]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人口隱匿數量遠大於人口損失數量,而真正人口損失最大的時期就是 入關戰爭 戰亂時期的滅絕性屠殺如 屠蜀 事件。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清廷平定三藩之亂並佔領臺灣,經過 康雍乾盛世 獲得長期的休養生息,人口得以迅速增加。清初人口數量未明確,史學家 姜濤 估算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後,人口增長到1億; 趙文林 推估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超過1億。到乾隆時期,全國人口突破2億,到 鴉片戰爭 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增至4億。清朝人口的增長一反中國人口過去的波浪式增長型態,呈現斜線上升 [參 152] 。19世紀時,清朝因為 太平天國 的起事、 捻亂 與 回亂 等戰亂損失不少人口;光緒年間又發生不少天災,光緒三年山西、陝西發生旱災,因飢荒與暴亂而死的人達一千萬以上。最後加上海外移民風氣日盛,因此到清朝滅亡時,中國人口維持在4億3千萬多人,與道光年間的人口數差不多 [參 153] 。 清初有「 六大弊政 」{{refGT|1= [參 154] , 剃髮 (或薙髮)、 易服 、 圈地 、佔房(侵佔房舍)、 投充 (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 逃人法 ),延續時間最長的,是逃人法。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 郭肇基 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被處死 [參 155] 。清初曾頒令諭:一、八旗制度移入關內,全族皆兵。二、鼓勵滿人入關。三、 圈地 ,使近畿五百里內全屬旗人所有。四、禁止旗漢通婚;禁止滿人自由擇業 [參 156] 。弊政中的投充和逋逃皆為圈地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康熙親政後即立即下令永遠停止圈地,並逐步放寬對逃人的禁令並最終裁撤督捕衙門。隨後康熙開始採取一系列與民休息的政策 [參 157] 。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颁布“ 攤丁入畝 ”取消了 人頭稅 ,经过 康雍乾盛世 获得长期的休养生息,汉人人口迅速增加。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