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宋代外交:面对不同的对手,展露出不同的外交思维

 

宋代外交:面对不同的对手,展露出不同的外交思维

0
分享至

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主宰东亚近三百年的唐朝灭亡之后,东亚局势风云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终结后,最后的赢家宋朝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以往朝代从未遇到过的新局势。作为汉族的代表,宋朝参与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这三百年间的国际博弈当中。在这三百年间,汉,党项,契丹,女真,蒙古这些民族,相继崛起,主角不停更换。

面对局势复杂的东亚格局,宋朝发展出了一套完善复杂的外交思想。因为国内外局势的复杂,历史因素的积累,宋朝的外交思想总是充满着冲突,甚至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混乱。但是宋朝仍旧凭借自己的外交手段,保证自己三百多年的国祚,恢复了唐末的乱世,为华夏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乱世终结,东亚局势复杂


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的东亚大陆上,除了汉族为主的中原王朝以外,东北地区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在西北地区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国,还有在12、13世纪初建国的金、元等,不同国家力量此消彼长,构建了东亚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这种格局的变化对赵宋王朝的外交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朝面对不同的对手,也展露出不同的外交思维

01.宋辽夏三国鼎立

960年宋朝建立,凭借着其先进的文化、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在东亚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主角”。宋立国前,在它的北方已经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十世纪初的契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英勇善战,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占据着有利战略要地。不久之后,党项人于西北崛起建立西夏,参与到大国博弈之中。


在统一华夏的过程中,宋朝采取“先南后北”的政策,在平定南方后,宋朝面临着占据山西地区的北汉,以及其背后,占据燕云十六州的辽。在多次交手之后,辽宋两国缔结澶渊之盟,开启了百余年的和平。而在面对西夏时,宋朝态度就极为反复,既有订立盟约的和平时期,也有册封管理的羁縻时期,更有为了消弭变换的战争时期。

总体来说,东亚局势在辽国建立,至北宋灭亡的这段时间内,都是保持着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各国之间多有冲突,但宋朝仍是积极寻求和平

02.女真崛起,席卷天下

十二世纪初,女真族是辽朝统治下的一个部族,就是这样一个弱势部族政权,建国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推翻了政治、经济制度先进的辽与北宋,“以小取大,以寡取众”,随后又迫使南宋王朝将淮水以北大片土地割让并俯首称臣。


民间有句话,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在来势汹汹的女真人面前,腐朽的辽国很快就灭亡了。面对新的变局,北宋君臣在激烈的争论之中,选择与新兴的女真订立海上之盟,联合灭辽,以此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然后最终证明了这是与虎谋皮,女真建立金国,灭辽之后随即南下,缔造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之后宋朝偏安江南,与金划江而治。期间宋金都有组织过北伐和南征,试图一统中国,可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


03.联蒙灭金?唇亡齿寒

在金统治时期,蒙古族向金称臣纳贡,金朝初期,蒙古族迅速发展起来,并于1206年建立了蒙古国。相对于金、宋来说,蒙古是一个落后政权。成吉思汗在贫穷落后的形势下,迅速崛起。这仿佛就是金国的翻版。

金国面对蒙古的强大攻势,也是开始节节败退。而宋朝也面临着与之前一样的选择,是联金抗蒙还是联蒙灭金。因为在面对蒙古进攻的初期,金国选择南侵南宋来补偿,又加之为了血洗靖康之耻,南宋选择了联蒙灭金。但是在灭金之后,端平入洛失败,蒙古随即开始了四十余年的灭宋战争。在巨大的压力下,宋朝国内不乏投降主义,但是一批坚定的主战派,为宋朝坚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惜仍旧功亏一篑,华夏大地第一次完全陷入北方游牧民族之手。


二、局势复杂,外交展露新思想

宋朝建立后,面临与汉唐不同的东亚政治格局,无国力之绝对优势,无地利山河之险可守,有的却是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之传统,所以宋的外交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儒家外交理念,另一方面也必须另辟蹊径。宋太祖、太宗时期形成了宋外交思想的基本理念,以后的皇帝根据外交格局的变化、国家实力、重大事件的发生、个人的意志等因素继承、阐发、改变着宋初的外交理念。

01.守内虚外,消极防守

宋朝建立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三司、参知政事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宋会要纪稿》记载“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枢密院。”可见宋朝把统兵权与调兵权一分为二,此举旨在使各方面相互牵制,以防武人专权。

在对外关系上,宋太祖保持对意外事变的戒惕心态,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换取边境的稳定。 他在统一战争中,对已经建国五十余年,且非常强势的辽国采取防御的策略,所 谓“来则掩杀,去则勿追”,避免与辽直接发生大规模军事交锋,以防御为主。


这种思想在宋太宗时期进一步发展。宋太宗灭亡北汉后,决定乘胜向燕京进军,想一举收复燕云,完成统一大业。可是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到雍熙三年(986年)三次攻伐燕云都遭到了失败,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严重的情绪,太宗再也不愿意谈论收复燕云之事,彻底丧失了与北方游牧政权交战的信心。

恐辽

02.重文抑武,遗祸深远

北宋是从五代发展而来,宋初统治者对五代武人干政、飞扬跋扈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由此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自唐后期以来的武人专横,藩镇割据的问题。于是选择大量任用文人治国,并以文制武。

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使宋的军事力量渐衰,在以后面对金、元大规模迸军时,宋军一战即溃,军事力量薄弱,宋廷在外来入侵者的不断打击而无反手之力,也促使后世的统治者产生了“和议”与投降的思想。


03.祖宗家法,循规蹈矩

宋初制定的“祖宗家法”,使后世因循遵守,形成了外交思想中的保守主义。“祖宗家法”,它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应该遵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祖宗家法”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了整个宋代外交。太宗之后的多数皇帝对祖宗家法机械遵循,祖宗之法不可变,一直难以逾越旧有的框架,对外思想中重防御,轻进攻;重德化,轻武力;外交思想中不考虑政治格局的变幻,一味循规蹈矩,使宋代外交思想时常陷入保守主义。

三、局势复杂,多种思维冲突不断

宋朝面临的东亚格局是极为复杂的,同时因为国内政局的不断的变化,促使宋朝朝堂往往会出现各个不同外交思维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究其原因,都是想运用不同的外交手段,为宋朝获取最大的利益,但是手段选择的不同往往可以看出各个思维之间的差异。而宋朝三百年间,激励的冲突总是不间断的。


01.保守主义的内部割裂

在宋朝的各个不同外交方针当中,保守主义总是最割裂的。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阶层,大体上都是选择保持现有局面,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以少动干戈就少动干戈。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外交局势的变化,总是迫使战争的爆发。

在面对不得不打的战争时,保守主义总是会选择出击,可是一旦出师不利,保守主义就会瞬间转为投降主义,希望妥协。可是当战事高歌猛进时,保守主义往往会爆发巨大的冲突。面对胜利带来的荣誉,保守主义会铤而走险,积极进取,可是保守主义的局限性,又让他们选择见好就收。种种的矛盾,让朝堂总是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使得宋朝在战争中总是慢人一步,错失最好的时机。

02.主战派与主和派

朝堂之上冲突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主战派和主和派。二者如同水火。每当战事来临,主和派往往选择以谈判解决问题,选择让一步海阔天空。可是这种以妥协求和平的方式,往往会发展为投降主义。而主战派则是大多以一批忠臣良将为主,但是武将出身的他们,往往身不由己,被主和派压制。主战派在主和派之下,往往仕途不顺,大多数人都会抑郁终生。


四、总结

“两宋时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但是宋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还给人们以“积贫积弱”的印象,这种印象很大部分来源于宋朝在军事上的失败与外交中的软弱,特别是北宋

亡于金、南宋亡于元的无奈与惨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宋朝在外交层面的种种不足,告诉我们,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参考文献:

《宋代外交思想研究》

《宋代朝贡制度研究》

《宋朝外交运作研究》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 ——马特·海格

  章工 @435hz · 15小时 你不需要这个世界理解你。没关系的。有的人永远不会真的理解他们没经历过的事情,但有些人会理解,要对理解你的人心怀感激。 ——马特·海格

你选择的人就是你选择的环境,你选择的环境会反过来强化你这个人。

  章工 @435hz · 15小时 从环境的角度讲,判断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听Ta说了什么,而是看TA正在做什么、交往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人。 你选择的人就是你选择的环境,你选择的环境会反过来强化你这个人。 任何一个想谈长期感情的人,只要进入生活和朋友圈中,只要有社会判断能力,看到周围的朋友是什么货色,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