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弹性外交:300年文治帝国的生存之道 陶晋生

 

弹性外交:300年文治帝国的生存之道 

宋朝立国300年,经济、文化、科技异常繁荣,堪称文治帝国。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和平的外部环境,但宋自始至终都处于强敌的挑战之中。契丹、女真和蒙古武力强盛,相继兴起并入侵中原,其所依赖的骑兵,机动战斗能力胜过农业民族的步兵。宋初屡次北伐失败的教训,使得宋朝不得不面对无法制服强敌的现实,于是基于理性的考虑,以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行动,来解决外部的威胁和侵略。知名历史学家陶晋生在他的新作《宋代外交史》中详细叙述了宋朝在强敌环伺之下的生存之道。

10世纪初,大唐帝国崩溃,朱温建后梁,占据汴京。同时,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内部,于905 年与据有山西的突厥沙陀领袖李克用结盟,扩张势力。

从五代开始,多个政权并立,东亚格局逐渐进入多元体系中。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政权都体认到不能达到唯我独尊的局面,需要用外交的手段来维持竞争的能力甚至生存。

在多元体系中的宋朝需要外交。宋代外交的主要对象是辽、金和蒙元三朝。宋朝建立以前,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已建号称帝,其皇帝的地位,中原无人能够动摇。后晋石敬瑭用割地、称臣称子和进贡岁币的方式与契丹耶律德光议和,得到“父皇”的援助,取得中原的政权。而后晋成为契丹的附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宋以前的朝代曾经用贿赂的方法应付周边政权,最显著的是利用和亲政策来笼络邻邦的君长。以岁币和土地来换取和平与政治军事的支持,则是后晋对契丹首开其端。宋代君臣对后晋的称臣纳贡记忆犹新,尤其岁币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作为外交的筹码。其后两宋外交政策的核心竟是岁币,并且发展为外交方面的一种重要手段。

宋太祖虽然有心缔造大一统的帝国,但当时他的重点在于先收服南方诸国。宋太宗试图以武力夺回五代时失去的燕云地区,两次北伐契丹失败后,群臣纷纷劝太宗“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他们提出的政策是用平等的国书致契丹,以金帛和贸易以及和亲来避免战争。也就是说,当时宋已经承认契丹的势力可以和中国匹敌,恢复燕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这样的对手,利用中原丰富的资源和物产来换取和平,即使有些委屈,却是当时宋朝君臣认为比较适当的外交政策。

宋真宗与辽圣宗订立澶渊盟约,形成“澶渊模式”,就是以外交的手段缔结和约,维持与邻邦之间的友好及和平。南宋叶适说:“以金币啖虏,本景德以来立国之素规耳。”宋朝以此模式执行外交的态度是务实和理性的,从10世纪到13世纪,约有一半的时间,两宋和辽、金、蒙元三朝维持着对等的关系。宋辽两国间的外交制度建立后,每年至少互相派遣两次使节,另派遣特使解决重要问题。这样通过外交的方式建立交换信息的沟通管道,避免了误解和歧见。当然,“澶渊模式”不完全是东亚多元关系的创举,但是“澶渊模式”的内涵和与此模式相关的种种制度的建立,以及此模式在两宋和辽、金、蒙元持续运作,则是宋辽两国统治者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是文明的进步。

北宋的外交以维持皇帝地位及疆土完整为主要目的,用岁币来代替割地。缔结《澶渊誓书》及《庆历誓书》两次和约的外交,虽然于建立平等关系之外,致送岁币与辽是瑕疵,但是两国间的和平维持了一百二十年之久。所以可以说直到徽宗破坏和约,北宋对辽外交是成功的。

南宋建立后,新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金的实力不够,皇帝的地位岌岌可危,只好屈辱求和,而岁币对金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拒绝的诱惑。高宗屡次遣使求和,提出岁币这个必要的条件。高宗也同意除付出作为贡品的岁币之外,如不能维持土地的完整,可以退而放弃一部分土地;甚至牺牲名分,对金称臣。高宗和秦桧一意求和的外交策略过于屈辱,是失败的,不过却也维持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宋孝宗于北伐失败后,努力以外交的手段改变高宗的难堪困境,虽然尚无法完全维持“大宋皇帝”的名分,却与金朝达到近于平等的地位。直到金朝灭亡,蒙古骤兴,12至13世纪末的局势是南北分裂。

蒙古崛起,宋人对于是否联合蒙古来灭亡金朝议论纷纷。虽然君臣都知道应以联金灭辽的失败为鉴,但是南宋对金朝有靖康之难的大仇恨和大耻辱,联蒙灭金是报仇的好机会。可惜宋人在灭金之后,对蒙古的外交屡次失误。加以蒙古并不遵循两宋与辽金外交的“澶渊模式”,到了蒙古大军进逼临安之时,宋君臣仍冀图以送岁币和称臣来保全一隅之地,但既无效力,也为时已晚。

宋朝和辽、金甚至西夏都以赠送岁币或岁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岁币的给付,其实给两宋造成的财政负担并不是很严重。但是聘使往来,人力和物力的费用却很庞大。宋朝和辽金间每年互相庆贺正旦和皇帝生辰都需要赠送礼物;皇帝去世或新帝登基,辽金或宋朝都必须遣使带着礼物吊祭或道贺。使节团的人数虽不超过一百人,从地方到中央接待来使的费用却非常庞大。此外,对出使者的奖赏和来使的赏赐也是一大笔开支。

两宋的外交,除了沿袭历代的外交制度外,对重要敌国辽改变了传统的朝贡模式,以适应平等的外交需要,如增设了专办外交事务的机构国信所。在“澶渊模式”下,国信所为外交人员服务,组织使节团及接待来使团体,可以说是外交部的雏形。当时没有真正的职业外交家,在实际的外交执行方面,两宋和辽、金、蒙元都必须依赖大量的官员从事外交事务的谈判,由他们肩负重大的责任。两宋和辽、金、蒙元三朝的使节,处理外交事务有一个从尝试到娴熟应对的过程,有些杰出的使节能够较好地完成出使任务,有些勉力完成使命,少数则虚应故事或不遵礼节而受到责罚,有些甚至经历苦难,牺牲生命。使者交涉的事务大半属于经常性的典礼和应酬,少数的则谈判成功,与邻邦缔结条约,达到和平的目的。使节的谈判权力自然受到帝王和大臣的限制,不能自作主张。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即由于交涉的地点与朝廷所在地有距离,不能随意往返;或由于时间的限制,即交涉时间过长,中间可能爆发战争,有时候使节不得不因应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弹性的决策。例如,曹利用对辽岁币的数目,可以在寇准允许的范围内决定。又如,富弼可以决定拒绝辽兴宗提出的和亲要求,而增加岁币。至于到邻国后,从地方到中央接待的礼节是否适当,外交语言是否得体,能否争取到最大的利益,都由使人自己决定。不过,这种决定有时候是把双刃剑:有的结果会得到朝廷的奖赏,有的则会受到责罚。例如,陈襄对辽争得座位保住权利,却被责罚;又如,王伦争取到金人放弃河南地,得到奖赏。因此为了明哲保身,多数使人的行为会比较保守,不必争取更好的结果,以免出错。辽、金、蒙元三朝接待两宋外交人员的主要是汉人,辽、金和蒙元的使者,除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之外,也有渤海人或其他民族,而大部分都是汉人。出现这种现象,自然是因为使宋和接待宋使者大多要说汉语,也因为和两宋交涉,在制度上必须向中原学习,或与中原人士一起创建新的制度。

宋辽间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影响所及,俨然在东亚形成了诸国间的共同规范。北宋对辽夏的外交,都谨守“两国外交,不杀来使”的古训。但是到了金朝崛起,随着多个政权间势力的失衡,外交制度在形式上虽仍沿袭宋辽外交的模式,但实际上金和蒙古对宋使都相当残暴,宋朝对金、蒙派遣的外交人员并没有人身安全的保障,他们时常被敌国拘留、虐待,甚至被杀害。影响所及,到了南宋末年,宋人也拘留甚至杀害蒙古使人。显然,在势力均衡的局面不再存在的情况下,宋辽创造的外交制度逐渐被破坏,而其责任并非完全由于金人和蒙古诉诸武力,宋人不能因应时代的变迁,仍然运用逐渐失效的“澶渊模式”也是原因之一。

回顾一千年前的历史,北宋与辽的统治者用他们的智慧和善意,建立了和平的外交关系架构。在这个架构下,出现了自古以来最具规模的外交制度和最大数目的外交人员,留下了珍贵的外交记录。即使有少数的外交人员受到拘留甚至被杀害,综观当时外交运行的过程,可以说是理性和务实的。最重要的是,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文化兴盛延续了约三百年。只是随着时移世易,智慧和善意与外交架构逐渐被消磨,而最后赤裸裸的武力结束了两个多世纪的和平局面。

【摘自:《宋代外交史》陶晋生/著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你选择的人就是你选择的环境,你选择的环境会反过来强化你这个人。

  章工 @435hz · 15小时 从环境的角度讲,判断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听Ta说了什么,而是看TA正在做什么、交往的朋友圈是什么样的人。 你选择的人就是你选择的环境,你选择的环境会反过来强化你这个人。 任何一个想谈长期感情的人,只要进入生活和朋友圈中,只要有社会判断能力,看到周围的朋友是什么货色,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了。

人类学

  人类学 [ 编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人类学 人类学大纲 人类学史 分支领域 显示▼ 考古学 显示▼ 体质人类学 显示▼ 社会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显示▼ 语言人类学 显示▼ 文化人类学 显示▼ 基本概念 显示▼ 重要理论 显示▼ 列表 显示▼ 查 论 编 人类学 (英语: anthropology )一词,起源于 古希腊语 “ ἄνθρωπος (ánthrōpos,人)”以及“ λόγος (lógos, 逻各斯 )”,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这个学科名称首次出现于 德国 哲学家 亨德 在1501年的作品《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 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 ),当时人类学这个字指的是人的体质构造。 [1] [2] 当代人类学具有 自然科学 、 人文学 与 社会科学 的源头。 [3] 它的研究主题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个是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 民族志 同时指称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据人类学研究而书写的文本。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则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自从 法兰兹·鲍亚士 与 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 在十九世纪晚期与二十世纪早期从事人类学研究后,这个学科就和其他 社会科学 学科区分开来,人类学强调对脉络的深度检视、跨文化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本质上就是一门比较研究学科),以及对研究区域的长期、经验上的深入了解,这往往称为参与观察。文化人类学格外强调 文化相对性 ,并运用其研究发现来建构文化批判。这在美国特别风行,源于 法兰兹·鲍亚士 对十九世纪 种族主义 的反对,经过 玛格丽特·米德 倡导 性别平等 与 性解放 ,到当代对于后殖民压迫的批评,以及对 多文化主义 的提倡。 在美国,当代人类学通常划分为四大分支: 文化人类学 或 社会人类学 、 考古学 、 语言人类学 、 生物人类学 或 体质人类学 。 [4] 这个四大分支的人类学也反映在许多大学教科书, [5] [6] 以及许多大学的人类学课程里。在英国以及许多欧洲的大学,这些分支往往安置...

《企业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企业... 《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研

  《企业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企业... 《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国际... 《企业并购重组M&A》世... 《世华创业家:科创创富》世华网络... 《富豪内幕》RichmanIns... 《北京科创合作》北京世华网络公司... bjshwl.blogspot.... 站点:shwljs.wordpr... 国情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国情研... C中國投資總會理事会合作 ChinaInvestmentA... 站点 zgtzzh1.wordpres... 《服务贸易》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服务... 《战略与风险》 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战略风险研究会 世界华商论坛理事会/组委会/执委... 《风险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风险... 《英国UK文摘》 中国投资总会/东方工商大学世界经... 《股票证券》gpzq.blogs... 《企业家安全研究》合作区,中国企... 《贸易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贸易... 《移民服务》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澳门国际经济文化中心 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澳门研究会 香港公司服务 中国科技论坛 China Technology Forum 《世华移民》澳门国际经济文化中心... 《投資移民》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商业...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dwqyj.blogspot.c... 《国际经济文化》(项目合作) gjjjwh.blogspot.... 世界华人集团合作站点sjhrjt... Telegram群组@gjjjw... 《中国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国际交流集团研究中心 zggjjljtyj.blogs... 中国经贸出版社外联合作 通讯产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通讯产... 科技产业-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科技产... 经济预测学(前瞻性研究)Econ... Forecast 深港总裁会-中国投资总会总裁委合... 《一带一路》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一带... 《外汇金融》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外汇... 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理事会 WorldEconomicRes... 《国际会展论坛》合作(CIEG中... 世界商业内幕 Business Insider in The World 《投资》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投资研究... 中国经济内参 《元宇宙》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元宇宙... 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世界经济论坛组委... 合作 ...